“自古逢秋悲寂寥,我言秋日勝春朝。晴空一鶴排云上,便引詩情到碧霄?!甭犞蹲佑米兟暺诘哪幸衾收b劉禹錫的這首《秋詞》,便勾起我秋游的念頭,去欣賞秋日的大自然,放飛一下自我……
湊著禮拜天,趁著冬意未深,秋意未了,約上家人,驅車趕至距離鄒城東南10多公里、以“怪石萬壘,絡繹如絲”而得名的嶧山腳下。深秋的陽光是溫暖中透著清爽,秋風颯颯,抬眼望去:湛藍晴空下,那怪石突兀,錯落垛壘,綠色的和被秋色染成或紅或黃的樹木點綴其間的嶧山便在眼前了,頓覺心曠神怡。稍作整頓,我們便踩著歡快的步子自西南門沿石級盤路向山頂進發……
上百級石階,便已氣喘吁吁,駐足抹汗,往前望是層層石級蜿蜒向上伸展在怪石與樹擠擠挨挨的山的深處;回首下望,呵呵,嶧山進門的高大牌坊已在腳下啦!于是調整步伐,繼續前行,路邊野菊花開的正艷,一叢叢,一簇簇的小黃花搖曳在雜草中,似對我們點頭致意。順手采一束,湊鼻下聞,一縷菊花香夾雜些許苦味的,似中藥的特有香味兒便沁入心脾,深吸一口,頓覺神清氣爽,不覺加快了步伐。經過五巧石、“品”字石、降任石,行至八卦石,遠望五華峰,看著這些似人工壘砌,形態各異的石頭,驚嘆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。這些怪石給嶧山注入了靈魂,并給他鑄造了軀體,給我們爬山者帶來了驚喜和震撼。
拾級登至近南天門,抬眼看到巨型圓石側一茂盛樹上系滿紅紅的祈福帶子,近前觀之:粗壯的樹干自石縫處虬曲向上生長,枝葉繁茂,綠色中透點黃的葉子下竟綴著似黃豆大小,圓圓的紫色果子,便用手機里“認識花”的小程序查一下是什么樹,結果顯示此樹為樸樹。一直以為,樸樹只是一名校園歌手創造出來的藝名,沒想到還真有這種樹!而且生命力竟如此旺盛,也不知它是如何根植巖層,又如何生長的如此茂盛。我想可能因其神奇的生命力,人們才將其以神樹拜膜吧。停停走走,不覺來到了“踞龍洞”,人們戲稱“狗爬洞”。穿過此洞,就到達峰頂啦!不過也可以從修建的石階輕松登上峰頂,于是我們便分頭行動:弟妹陪母親走石階,我和侄子去穿踞龍洞。與其說是石洞,不如說其為石縫,我們探身進入石縫里匍匐著,下面石頭被游人蹭的很是光滑,頭頂懸空的怪石呲牙咧嘴,一抬頭便被碰痛,我們只能手腳并用,尋“縫”上爬,侄子充分發揮出修長四肢的優勢,爬在前面開路,遇到難爬的地方,他便找一處可蹬穩的石頭,伸手助一把我這個還算靈活的胖子,通過一段較暗的石縫,轉彎處看到光亮,一架鐵梯便出現了,到達頂峰啦!
峰頂一稍稍傾斜天然石平臺,可站或坐于此,環顧四周:西側是怪石萬迭,積石相連,天然群雕的石峰,東南方向則“樹樹皆秋色,山山唯落暉”,借助秋日晴空,視野更加開闊,向下望是疏密有致樹林、紅墻綠瓦的廟宇、裸露的巖壁、峭石它們互為映襯點綴,顯得分外壯美。遠處的村莊、池塘,道路好似一幅規劃有序的建筑效果圖。微風拂過,心中非常愜意,完全忘卻身旁即是懸崖峭壁。
夕陽西下,踩著有點疲憊的腳步往山下趕,考慮母親體能問題,讓她坐纜車下山,我們幾個的速度不覺間就加快了,走至觀鰲臺?;厥淄?,一個又大又紅的“鰲”字,鐫刻在巨大的峭壁上,矗立于半山腰,被樹木掩映下半部,顯得莊重而神秘。秋日的嶧山,不愧為獨占鰲頭的“岱南奇觀”?。ㄖ鞆V玲 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