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作,生活在榮信煤場技改項目部已一年有余,度過了四季,又到了太平鎮的金秋時節。“露從今夜白,月是故鄉明”。夜起,推開宿舍門,那白閃閃的月光,帶著秋夜的清涼,濕漉漉的撲面而來,抬頭看到晴空一輪清光四溢的明月。走在這靜謐的鄉村小院,一陣清風拂來,穿過那斑駁的樹影,依稀回到兒時的小院,想起故鄉的月,也是這般的晶瑩澄澈。
“小時不識月,呼作白玉盤。又疑瑤臺鏡,飛在青云端。仙人垂兩足,桂樹何團團。白兔搗藥成,問言與誰餐?!眱簳r故鄉秋天的月夜是神秘的童話:夜空高遠清亮,像被洗刷過一樣,月亮將她清朗朗的光暈撒下來,那滿村莊、滿院子、滿稻場便是一片明晃晃的晶瑩,空氣里彌漫著收割完的稻谷、大豆、芝麻的收獲的味道。墻角、磚縫、草叢里,蟋蟀等秋蟲呢喃著,村里干完農活兒,喝完湯的大人們便相繼聚到稻場休憩聊天兒,話著收成。我和小伙伴們則喜歡在月光下的稻場、河灘里奔跑,追逐,嬉鬧。跑累了,玩倦了,躺在稻草垛上,仰望著那高高懸掛中天的鄉村特有的月亮,她圓潤,安詳,靜靜地放射著柔和的光,注視著澄澈明亮玉盤中形似月桂樹下,一搗藥玉兔;又似衣袂飄飄的嫦娥仙子的月影。孩童的想象力便隨著奶奶講的月亮的神話故事展開來:美麗的嫦娥姐姐在清冷潔白的廣寒宮是怎么生活的呢?幸好有可愛善良的玉兔陪伴,月亮里的桂花樹是否也有濃郁的花香?玉兔是怎樣搗藥的?……在靜謐的月光里,思緒如脫韁的野馬飛馳在無際的原野。
秋天的月夜下也是我們的樂園:我們就著月光,就地取材,用碾壓過的稻草編成粗細均勻、長短不一的“跳繩”,短繩用來單跳、長繩用來多人跳;跳繩比賽用短繩。我們通常喜歡玩趣味性較強的多人跳:通過剪刀石頭布確定兩個手搖跳繩的人,剩下的人依次順著翻飛跳繩的節奏進入,小伙伴們配合著繩環的速度,整齊劃一的上下翻飛,越跳越快,甩動繩子的呼呼聲、腳尖踩著地面發出噠噠聲奏出一曲震撼、歡快的“踢踏舞曲”。調皮的搖繩伙伴故意變化一下節奏,沒有反應過來的伙伴就淘汰出跳繩隊伍,接替搖繩伙伴……。湊著月光,小伙伴們還組織捉迷藏:我們通過手心手背方法確定尋找的小伙伴,其他伙伴就借助稻草垛,芝麻捆,斷墻殘壁等將自己掩藏好,朦朧的月光更增加了隱秘性,便也給尋找的小伙伴增加了難度,被找到的伙伴哈哈樂著自己的失誤,沒被找到的竊喜自己的成功躲藏,伙伴們在這秋空明月下樂此不?!?/span>
躺在宿舍的床上,沐著透過窗欞月光,不經意間觸動了我思鄉的心弦,那澄澈如水的月光悄然彌散,體味那絲絲甜蜜與歡樂的鄉愁,竟睡不著了!(朱廣玲 文)